置换群论学习笔记

玄妙而优美的鬼东西

Posted by ShanLunjiaJian's Blog on February 15, 2021

这里主要是对Burnside定理(或者说引理)和Pólya定理的一点讲解。主要来自机械工业出版社的《组合数学》第五版。

前置知识是置换和群的基础。

引入

先举一个例子 : 有四个球,从1到4标号,摆在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上。现在要给球染色,每个球有两种染色方式——染成黑色或白色,求本质不同的染色方案数。

square.png

至于怎么定义本质相同?两种染色方案,经过若干次操作之后,如果能完全重合(颜色,而不是标号),那就是本质相同的。这里一次操作是一次旋转或对称。

旋转有顺时针旋转90度,180度,270度;对称有沿四条对称轴的四种对称。当然,还有旋转0度,它也等价于不对称。

你说旋转45度?在这里我们不用考虑它,因为你这样转之后就连正方形都不重合,你指望顶点上的球能重合?

我们可以用一个置换来描述一次操作,比如在刚才那个例子中,0,90,180,270度四个旋转的置换是

\[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1,2,3,4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4,1,2,3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3,4,1,2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2,3,4,1\end{array}\right)\]

,四种对称的置换是

\[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4,3,2,1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2,1,4,3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1,4,3,2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3,2,1,4\end{array}\right)\]

置换群

接下来再做一步转化 : 之前定义本质相同用的是若干次操作,但是如果我们可以让这个若干次变成一次,或者说我的操作集合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操作复合结果,是不是能简化这个问题?那么这个性质叫什么来着,哦对,封闭性!

说到封闭性我们就想到群。群大家都知道,而置换群是一个群\((G,\circ)\),其中\(G\)是一个置换的集合,\(\circ\)是置换的复合运算。(注意置换复合是右结合的!)这个置换集合里面所有的置换都是作用在我们要染色的东西上的,比如在刚才的例子中这些置换作用在四个球上。

还记得群的四条吗?

结合律 : 对于任意三个置换\(f,g,h\in G\),有\(f\circ(g\circ h)=(f\circ g)\circ h\)。容易证明置换复合运算满足结合律。

封闭性 : 对于任意两个置换\(f,g\in G\),\(f\circ g\in G\)。比如旋转90度和旋转180度的复合是旋转270度。

存在单位元 : 存在一个置换\(\iota\in G\),满足对于任意置换\(f\in G\),有\(f\circ\iota=\iota\circ f=f\)。恒等置换,在上面的例子中也就是旋转0度的置换或者说不翻转的置换,满足单位元的性质。

存在逆元 : 对于任意置换\(f\in G\),存在\(g\in G\),使得\(f\circ g=g\circ f=\iota\)。比如旋转90度和旋转270度互为逆元。

抽离出置换群之后,我们就可以抛开这些球是放在正方形,114514边形还是正二十面体上了。从现在开始球们只是一个标号集合(记为\(X\)),操作们只是一个置换群(记为\(G\))。

下面提到置换,默认它们在置换群中。

Burnside定理

首先定义一大堆东西,请坚持看完。

定义颜色集合\(\mathcal{B}\),其中每个元素称为一个颜色,它的大小是\(m\)。这个东西我们可能不会立刻用到。

定义染色集合\(\mathcal{C}\),表示对\(X\)所有可能的染色,当然每一种染色是一个从元素集合\(X\)到颜色序列\(\mathcal{B}^X\)的映射。比如对于刚才的例子,\((B,B,W,B)\)就是一个染色。下面提到染色,默认它们在染色集合中。当然我们最好定义获取一个染色\(\mathrm{c}\in\mathcal{C}\)某一项的函数\(\mathrm{c}(i)\),表示这个染色对元素\(i\)染了什么颜色。

注意这里每一种染色虽然都是从元素集合\(X\)到颜色序列\(\mathcal{B}^X\)的映射,但是反过来则不一定,因为Burnside定理只要求合法染色置换之后还是合法染色。Pólya定理的限制则要更强,它要求染色集合就是从元素集合\(X\)到颜色序列\(\mathcal{B}^X\)的所有映射。如果你看不懂这句话那么就忽略它。

置换\(f\)作用于染色\(\mathrm{c}\),记为\(f\ast\mathrm{c}\)。比如染色\((B,B,W,B)\)在置换\(\left( \begin{array}{} 1,2,3,4\\ 4,3,2,1 \end{array} \right)\)作用下会变成\((B,W,B,B)\)。形式化定义当然是

\[f\ast\mathrm{c}(i)=\mathrm{c}(f(i))\]

。容易证明置换对染色的作用和置换复合具有结合律,即\((f\circ g)\ast\mathrm{c}=f\ast(g\ast\mathrm{c})\)。这两种运算的优先级并不重要。但是置换作用也是右结合的!

定义两个染色\(\mathrm{c}_1,\mathrm{c}_2\)等价,当且仅当存在一个置换\(f\in G\),使得\(f\ast\mathrm{c}_1=\mathrm{c}_2\)。

定义染色集合\(\mathcal{C}\)在置换群\(G\)作用下的等价类集合\(\mathcal{C}/G\),其中每个元素是一个染色等价类。这个东西的大小\(\vert\mathcal{C}/G\vert\),也就是等价类个数,就是我们想要的答案。

对于染色\(\mathrm{c}\),我们定义\(\mathrm{c}\)的稳定核\(G(\mathrm{c})\)为\(G\)中满足\(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\),也就是使\(\mathrm{c}\)不变的置换\(f\)的集合。

对称地,对于置换\(f\),定义\(f\)的不动点\(\mathcal{C}(f)\)为\(\mathcal{C}\)中满足\(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\),也就是\(f\)作用上去没有效果的染色\(\mathrm{c}\)的集合。

容易发现每个染色的稳定核也构成一个置换群,因为(下面基本是废话,建议自己证一下确定自己明白了刚才的定义)

结合律 : 废话。

封闭性 : 如果\(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, g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\),那么\((f\circ g)\ast\mathrm{c}=f\ast(g\ast\mathrm{c})=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\),所以\(f\circ g\)也在\(G(\mathrm{c})\)中。

单位元 : 恒等置换当然在\(G(\mathrm{c})\)中。

逆元 : 如果\(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\),那么两边复合上\(f^{-1}\),就得到\(\mathrm{c}=f^{-1}\ast\mathrm{c}\)。

然后就证完了。小朋友你证出来了吗?

现在,如果你想要更具体的Burnside定理解决的问题的定义,那就是 :

我们要给集合$X$中每个元素染色,有一个奇怪的染色方法,它对每个元素的染色是平等的(但是对每个颜色不一定;这说明合法染色经过置换还是合法染色),并且所有的染色结果组成一个染色集合$\mathcal{C}$。还有一个作用于$X$(或者说作用于$X$的染色)的置换群$G$,问题是求出在$G$作用下$\mathcal{C}$中本质不同的染色数\(\vert\mathcal{C}/G\vert\)。


引理1 对于置换\(f\)和染色\(\mathrm{c}\),作用在\(\mathrm{c}\)上与\(f\)等价的置换\(g\)(即\(f\ast\mathrm{c}=g\ast\mathrm{c}\))的数量为\(\vert G(\mathrm{c})\vert\)。

证明 对于\(f\ast\mathrm{c}=g\ast\mathrm{c}\),我们两边复合上\(f^{-1}\),得到\((f^{-1}\circ g)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\)。这就相当于\(f^{-1}\circ g\)在\(\mathrm{c}\)的稳定核\(G(\mathrm{c})\)中。对于每个\(h\in G(\mathrm{c})\),都有且仅有一个\(g\)满足\(f^{-1}\circ g=h\),因为\(g=f\circ h\)。


引理2 对于染色\(\mathrm{c}\in\mathcal{C}\),与\(\mathrm{c}\)本质相同的染色数量为

\[\frac{\vert G\vert}{\vert G(\mathrm{c})\vert}\]

证明 根据引理1,对于每个置换\(f\),有\(\vert G(\mathrm{c})\vert\)个置换和它作用在\(\mathrm{c}\)上等价,那么这相当于把整个置换群划分成了\(\frac{\vert G\vert}{\vert G(\mathrm{c})\vert}\)个等价类。对于每一个等价类,它里面的置换会把\(\mathrm{c}\)置换成另一个染色(而恒等置换所在的等价类会置换成自己),所以一共有多少个置换等价类,就有多少个跟\(\mathrm{c}\)本质相同的染色。


引理3

\[\sum_{f\in G}\vert\mathcal{C}(f)\vert=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vert G(\mathrm{c})\vert\]

证明

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拆开\(\mathcal{C}(f)\)并交换求和号 :

\[\begin{aligned} \sum_{f\in G}\vert\mathcal{C}(f)\vert&=\sum_{f\in G}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[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]\\ &=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sum_{f\in G}[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]\\ &=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vert G(\mathrm{c})\vert \end{aligned}\]

Burnside定理 在置换群\(G\)的作用下,染色集合\(\mathcal{C}\)中本质不同的染色数\(N(G,\mathcal{C})\)为

\[N(G,\mathcal{C})=\frac{1}{\vert G\vert}\sum_{f\in G}\vert\mathcal{C}(f)\vert=\frac{1}{\vert G\vert}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vert G(\mathrm{c})\vert\]

证明

根据引理3,我们知道\(\sum_{f\in G}\vert\mathcal{C}(f)\vert=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vert G(\mathrm{c})\vert\)。

根据引理2,我们又知道\(\vert G(\mathrm{c})\vert=\frac{\vert G\vert}{\text{与}\mathrm{c}\text{本质相同的染色数}}\)。

把第二个式子代入第一个式子,得到

\[\sum_{f\in G}\vert\mathcal{C}(f)\vert=\vert G\vert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frac{1}{\text{与}\mathrm{c}\text{本质相同的染色数}}\]

考虑后面那个\(\sum\),对于一个染色等价类,它里面的项加起来的结果应该是\(1\),所以那个\(\sum\)计算的就是等价类个数,也就是本质不同的染色数。所以这个式子乘上\(\frac{1}{\vert G\vert}\)就得到本质不同的染色数。

由于我们使用Burnside定理的情况下,置换群的大小一般不会很大,但是染色集合是巨大的,我们会使用\(\mathcal{C}(f)\)而不是\(G(\mathrm{c})\)进行计数。

如果你想用一句话锐评Burnside定理,也就是本质不同染色数等于各置换下不动点数的平均值

Pólya定理

Pólya定理通过考虑置换的循环结构,得到一个高效的求\(\mathcal{C}(f)\)的方法。

我们称一个置换是循环置换,当且仅当它以循环的方式置换其中某些元素,而不改变其它元素。循环置换简称循环。如果用有向图的方式表示循环置换,你可以看到其中有恰好一个大小\(>1\)的有向环。定义循环置换的大小为循环部分的元素个数。

比如置换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2,3,4,1\end{array}\right)\)就是一个循环置换,它的大小是\(4\);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1,2,4,3\end{array}\right)\)也是一个循环置换,它的大小是\(2\);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2,1,4,3\end{array}\right)\)不是一个循环置换,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1,2,3,4\end{array}\right)\)也不是一个循环置换,它们都不只有一个环。

众所周知,每个置换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循环部分不相交的循环置换的复合,并且如果不考虑顺序这个分解是唯一的,这些循环置换称为这个置换的循环分解。我们定义\(j(f)\)为置换\(f\)循环分解中循环置换的个数。

比如置换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2,1,4,3\end{array}\right)\),它可以分解为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2,1,3,4\end{array}\right)\circ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,4\\1,2,4,3\end{array}\right)\)。

引理4 如果使用\(m\)种颜色对集合\(X\)的元素染色(请注意,必须没有任何额外限制),那么对于置换\(f\),在\(f\)作用下保持不变的染色个数为

\[\vert\mathcal{C}(f)\vert=m^{j(f)}\]

证明 对于\(f\)循环分解中的每一个循环置换,考虑其中循环的几个元素,如果\(f\)的作用保持一个染色\(\mathrm{c}\)不变,那么这个循环中的元素必须染成相同的颜色——否则置换之后这个染色就改变了。比如如果一个循环是\(1\rightarrow 3\rightarrow 6\rightarrow 1\),那么\(1,3,6\)的颜色必须相同。对应地,如果对于每一个循环置换,它里面循环的元素在\(\mathrm{c}\)中都染成相同的颜色,那么每一个循环置换都保持\(\mathrm{c}\)不变,它们的复合\(f\)也保持\(\mathrm{c}\)不变。

所以每一个循环置换有\(m\)种染色方案,我们就得到\(\vert\mathcal{C}(f)\vert=m^{j(f)}\)。

Pólya定理 如果使用\(m\)种颜色对集合\(X\)中的元素染色,那么在置换群\(G\)的作用下,染色集合\(\mathcal{C}\)中本质不同的染色数\(N(G,\mathcal{C})\)为

\[N(G,\mathcal{C})=\frac{1}{\vert G\vert}\sum_{f\in G}m^{j(f)}\]

证明 将引理4的结论代入Burnside定理。

例题

洛谷P4980 【模板】Pólya 定理

把球顺时针(你喜欢逆时针也行)标号,那么\(G\)一共包含\(n\)个置换,转\(i\)下的那个置换,根据经典结论,有\(\gcd(n,i)\)个循环,于是我们得到答案 :

\[\begin{aligned} \sum_{i=0}^{n}n^{\gcd(n,i)} \end{aligned}\]

然后就经典trick了。

\[\begin{aligned} &\sum_{i=0}^nn^{\gcd(n,i)}\\ =&\sum_{d=1}^nn^d\sum_{i=0}^n[\gcd(n,i)=d]\\ =&\sum_{d\vert n}^nn^d\sum_{i=0}^{n/d}[\gcd(n/d,i)=1]\\ =&\sum_{d\vert n}^nn^d\varphi(n/d) \end{aligned}\]

发现这个式子是\(O(\sqrt{d})\)求一个因数\(d\)的\(\varphi\),同时可以\(O(m)-O(1)\)预处理前\(m\)个数的\(\varphi\),类似于杜教筛预处理前\(m=\Theta((Tn)^{\frac{2}{3}})\)个数,复杂度为\(O((Tn)^{\frac{2}{3}})\)。当然可以调整\(m\)获得更好的常数。

至于为什么是\(\gcd(n,i)\)个循环?

首先由于对称性,每个循环的大小肯定是相等的,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求出一个循环的大小,就可以求出循环个数。

考虑从随便一个起点开始,每一步走\(i\)个单位长度,走多少步会回到起点。显然是\(\frac{\mathrm{lcm}(n,i)}{i}\)。

然后它走过的所有点构成一个循环,同时因为所有起点是对称的,这个走的过程中不可能走到重复的点,所以每个循环大小是\(\frac{\mathrm{lcm}(n,i)}{i}\),循环个数就是\(\gcd(n,i)\)。


洛谷P4727 [HNOI2009]图的同构计数

好毒瘤!完全不会,拿到题对着置换群同构猜了半天结论 qwq,然后发现OI里面没什么群同构的结论/cy

考虑这个问题相当于,对完全图的边黑白染色,然后求本质不同的图的数量。

我们将对点做置换的置换称为点置换,对边做置换的置换称为边置换。我们很清楚对无向完全图的点做置换的置换群——它就是\(n\)个数的全排列,但是我们不很清楚对无向完全图的边做置换的置换群,只知道它俩同构。

首先定义置换的类型为一个数组\(j\),其中\(j_k\)表示这个置换中大小为\(k\)的循环个数。两个类型相同的置换显然具有相同的循环个数。对于一个类型,我们可以计算它中所有循环大小的数组\(s\)。

既然两个置换群同构,我们可以猜测 : 对于两个类型相同的点置换,它们对应的边置换类型也相同。因为每个点都是平等的,这是理所当然的。这样我们就可以爆搜\(n\)的拆分作为类型,然后计算这个类型对应的边置换的循环数和这个类型的点置换个数,然后直接Pólya定理即可。

至于边置换的循环数,我们可以直接构造一个点置换,模拟算出对应的边置换,然后算循环数。复杂度\(O(n^2)\)。

至于某一类型的点置换个数,考虑这相当于先给每个点分配它在哪个循环里,然后每个大小为\(s_i\)的循环还有\((s_i-1)!\)种方式进行一个圆排列;接下来如果两个循环大小相同,它们是不做区分的,所以还要除一个\(\prod j_i!\),一共就是

\[\frac{n!\prod(s_i-1)!}{\prod s_i!\prod j_i!}=\frac{n!}{\prod s_i\prod j_i!}\]

,这部分是\(O(n)\)的。

总复杂度\(O(p(n)n^2)\),经过打表,\(p(60)=966467\approx 10^6\),似乎不可过。不过常数不大,略微卡常可以得到90pts,我的代码在CF神机上极限数据需要5.5s,完全可以用来打表。复杂度瓶颈在于求边置换循环数,考虑如何优化。

想象每个点置换的循环是一个转盘,现在一堆转盘在一起转,那么两个循环之间的边,会在两边循环大小的\(\operatorname{lcm}\)轮后转回原来的位置;一个循环之内的边,会在这个循环转一圈之后转回原来的位置。两个大小为\(s_1,s_2\)的循环之间有\(s_1s_2\)条边,每一条都是平等的,那么每条边的循环大小是\(\operatorname{lcm}(s_1,s_2)\),一共就有\(\gcd(s_1,s_2)\)个循环;一个大小为\(s\)的循环之内的边,如果两条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,那么它们会转到一起,应该在一个循环里面,所以循环个数是两端点距离个数\(\lfloor\frac{s}{2}\rfloor\)。这样我们就可以,等等,枚举两个循环之间的边还是\(O(n^2)\)的啊!不过常数小,跑的飞快。注意算循环个数的时候,因为它在指数上,不要对\(p\)取膜,可以不取膜,或者根据费马小定理对\(p-1\)取膜。

实际上还没优化完,可以设\(c_i=\sum[s_j=i]\)并进行\(\gcd\)卷积做到\(O(p(n)n\log n)\)。不过交一张表跑得更快(


洛谷P4128 [SHOI2006] 有色图

你说SHOI2006有什么?(大雾

这个题比上个题要强,不过做法完全一样。一份代码水两道黑题


LOJ#6538. 烷基计数 加强版 加强版

有根树计数是具有很好的子结构性质的(,相比之下我就对无根树和图计数一窍不通,比如下面的烷烃和烯烃计数)。考虑所有点度数不超过4且根度数不超过3的的有根树的OGF \(A(z)\),我们枚举根的三个儿子,得到\(A=zA^3+1\)。等等,我们这里并没有考虑儿子无序的问题,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奆分类,事实上奆分类的本质就是Pólya定理。

要使用定理,我们的置换群是三个球随便换的置换群 :

\[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1,3,2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2,1,3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1,2,3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2,3,1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3,1,2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3,2,1\end{array}\right)\]

对于每个置换\(f\)我们算出\(\vert\mathcal{C}(f)\vert\)的生成函数。

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1,2,3\end{array}\right)\)是恒等置换,在它的作用下所有染色都不变,相当于不要求三个子树是否同构,所以它作用下不变染色数的生成函数是$A(z)^3$。

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1,3,2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2,1,3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3,2,1\end{array}\right)\)有一个大小为$2$的循环,相当于要求其中两个子树同构,对第三个不作要求,所以这三个中每一个作用下不变染色数的生成函数都是$A(z^2)A(z)$。(\(A(z^2)\)是怎么来的?考虑两棵子树同构,它们的$\operatorname{size}$加起来变成两倍,但是方案数是一棵树的方案数)

\(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2,3,1\end{array}\right), \left(\begin{array}{}1,2,3\\3,1,2\end{array}\right)\)是大小为$3$的循环,相当于要求所有子树同构,所以这两个中每一个作用下不变染色数的生成函数都是$A(z^3)$。

全加起来再除以置换群的大小,然后做一个OGF平移,我们得到$A(z)=z\frac{A(z)^3+3A(z^2)A(z)+2A(z^3)}{6}$,然后用多项式牛顿迭代解方程即可,这个在我的blog里(生成函数学习笔记)有提到。


洛谷P6597 烯烃计数

这个题意其实有点模糊,它说的是求\(n\)个点,每个点度数是\(4\),有一条特殊边的无标号无根树方案数。

从特殊边处断开,你发现这个东西相当两个烷基卷起来!所以我们再套一遍Pólya定理就做完了。


洛谷P5900 无标号无根树计数

大家都会做无标号有根树,实际上我们只要在无根树上找一个特殊的结点作为根,然后做有根树计数就好了。

一个简单的做法是找重心作为根,然后减去根不是重心的方案数。一个点是重心的充要条件是所有子树大小不超过\(\lfloor\frac{n}{2}\rfloor\),而不是重心肯定恰有一棵子树大小超过\(\lfloor\frac{n}{2}\rfloor\),所以我们枚举这棵子树的大小,然后跟另一半卷起来就得到根不是重心的方案数。注意\(n\)是偶数的时候可能有两个重心,这时候我们需要再把方案数除以\(2\)。但是也有可能两边是相同的!所以不能直接这么减,我们需要套一个Pólya定理来处理。


LOJ#6512. 「雅礼集训 2018 Day8」C(烷烃计数)

大家都会做有一个根的烷烃,那东西就是四个烷基卷起来,一个Pólya定理可以搞定,不过需要枚举\(4!\)种置换。接下来我们还是找重心作为根,然后减去根不是重心的方案数,过程跟无标号无根树计数完全一致,就不再赘述了。

理解不能

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带权计数问题,于是给出带权的Burnside和Pólya定理。

定义一个颜色\(\beta\in\mathcal{B}\)的权值\(w(\beta)\)是随便一个什么东西,可以是数,也可以是多项式或者矩阵之类奇怪的东西。别忘了\(\mathcal{B}\)是颜色集合。

定义一个染色\(\mathrm{c}\in\mathcal{C}\)的权值\(w(\mathrm{c})\)是它对被染色集合\(X\)中每个元素所染颜色权值的积,显然它在任意置换下不变。

定义一个染色等价类\(\phi\)的权值\(w(\phi)\)是它里面所有染色的权值。这些权值显然相等。


带权的Burnside定理 在置换群\(G\)的作用下,\(\mathcal{C}/G\)中所有染色等价类的权值之和是 :

\[\sum_{\phi\in\mathcal{C}/G}w(\phi)=\frac{1}{\vert G\vert}\sum_{f\in G}w(\mathcal{C}(f))\]

,其中\(w(\mathcal{C}(f))\)指的是\(f\)作用下不动点的权值之和。它可以解释为,所有染色的权值之和等于各置换下不动点权值和的平均值。

证明 如法炮制。

引理1 对于置换\(f\)和染色\(\mathrm{c}\),作用在\(\mathrm{c}\)上与\(f\)等价的置换\(g\)(即\(f\ast\mathrm{c}=g\ast\mathrm{c}\))的数量为\(\vert G(\mathrm{c})\vert\)。

引理2 对于染色\(\mathrm{c}\in\mathcal{C}\),与\(\mathrm{c}\)本质相同的染色数量为\(\displaystyle\frac{\vert G\vert}{\vert G(\mathrm{c})\vert}\)

引理3

\[\sum_{f\in G}w(\mathcal{C}(f))=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vert G(\mathrm{c})\vert w(\mathrm{c})\]

证明

\[\begin{aligned} \sum_{f\in G}w(\mathcal{C}(f))&=\sum_{f\in G}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[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]w(\mathrm{c})\\ &=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sum_{f\in G}[f\ast\mathrm{c}=\mathrm{c}]w(\mathrm{c})\\ &=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vert G(\mathrm{c})\vert w(\mathrm{c}) \end{aligned}\]

现在我们回到带权的Burnside定理。

根据引理3,我们知道\(\displaystyle\sum_{f\in G}w(\mathcal{C}(f))=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vert G(\mathrm{c})\vert w(\mathrm{c})\)。

根据引理2,我们又知道\(\displaystyle\vert G(\mathrm{c})\vert=\frac{\vert G\vert}{\text{与}\mathrm{c}\text{本质相同的染色数}}\)。

把第二个式子代入第一个式子,得到

\[\sum_{f\in G}w(\mathcal{C}(f))=\vert G\vert\sum_{\mathrm{c}\in\mathcal{C}}\frac{w(\mathrm{c})}{\text{与}\mathrm{c}\text{本质相同的染色数}}\]

考虑后面那个\(\sum\),对于一个染色等价类,它里面的\(w(\mathrm{c})\)都相等,所以它们加起来的结果应该是\(w(\mathrm{c})\)。结束了。


之前在 图的同构计数 那道题里面,我们定义了\(j_k(f)\)表示置换\(f\)的循环分解中大小为\(k\)的循环个数。

为了形式简单,定义\(Z\)算子 :

\[Z(G;x_1,x_2,...,x_m)=\frac{1}{\vert G\vert}\sum_{f\in G}\prod_{i=1}^mx_i^{j_i(f)}\]

带权的Pólya定理 在置换群\(G\)的作用下,\(\mathcal{C}/G\)中所有染色等价类的权值之和是 :

\[\sum_{\phi\in\mathcal{C}/G}w(\phi)=Z(G;\sum_{\beta\in\mathcal{B}}w(\beta),...,\sum_{\beta\in\mathcal{B}}w^m(\beta))\]

证明 懒了。

这个定理有几个简单的特殊情况,比如如果取\(w(\beta)=z^\beta\),我们就知道

\[\sum_{\beta\in\mathcal{B}}w^i(\beta)=\sum_{\beta\in\mathcal{B}}z^{i\beta}=B(z^i)\]

于是代入

\[\sum_{\phi\in\mathcal{C}/G}w(\phi)=Z(G;B(z),...,B(z^m))\]

。如果\(G\)是任意置换的置换群\(R_n\),我们有

\[\sum_{i=1}^\infty\sum_{\phi\in\mathcal{C}/R_i}w(\phi)=\exp\sum_{i=1}^\infty\frac{\sum_{\beta\in\mathcal{B}}w^i(\beta)}{i}\]